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交,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大陆第一页

<pre id="4unh9"></pre>

  • 
    
    <blockquote id="4unh9"></blockquote>

    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世界觀 學術不是其他——黃克劍序跋集
    一位坚守独立精神的学人自白,一本得窥中哲西哲马哲堂奥的精华结集
    ISBN: 9787559831026

    出版時間:2020-09-01

    定  價:48.00

    作  者:黄克剑 著

    責  編:徐碧姗
    所屬板塊: 社科学术出版

    圖書分類: 哲学

    讀者對象: 文史哲学生、研究者

    上架建議: 哲学/教育
    裝幀: 软精装

    開本: 32

    字數(shù): 120 (千字)

    頁數(shù): 240
    圖書簡介

    本書為黃克劍先生所作序跋文字及致辭,共35篇,所收文章簡短凝練,但縱橫先秦思想史、魏晉玄學、當代新儒學思潮、中西哲學比較研究、生命教育等,觸角廣博,涉及古今中西深廣之人文議題,各篇文章雖所涉不同,但均著眼于終極意義上的價值取舍問題,是在連學術界都難逃浮躁與功利的時代難得的清醒而獨立的聲音。

    作者簡介

    黃克劍,1946年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研究 先秦思想史、魏晉玄學、當代新儒學思潮、中西哲學比較 。代表作有《由“命”而“道” ——先秦諸子十講》《百年新儒林——當代新儒學八大家論略》《西方文藝理論史》(合著)等。

    圖書目錄

    上 編

    《兩難中的抉擇》后記 / 003

    《掙扎中的儒學——論海峽彼岸的新儒學思想》自序 / 005

    柏拉圖《政治家》譯文初版自序 / 013

    柏拉圖《政治家》譯文再版自序 / 037

    《人韻—— 一種對馬克思的讀解》自序 / 044

    《黃克劍自選集》自序 / 050

    《心蘊—— 一種對西方哲學的讀解》自序 / 053

    《百年新儒林——當代新儒學八大家論略》自序 / 058

    《美:眺望虛靈之真際—— 一種對德國古典美學的讀解》自序 / 060

    《由“命”而“道”——先秦諸子十講》初版自序 / 063

    《由“命”而“道”——先秦諸子十講》再版自序 / 067

    《論語疏解》自序 / 080

    《名家琦辭疏解——惠施公孫龍研究》自序 / 083

    《名家琦辭疏解——惠施公孫龍研究》后記 / 087

    《黃克劍論教育·學術·人生》序 / 088

    《老子疏解》自序 / 106

    “當代新儒學八大家集”叢書編纂旨趣 / 112

    《論衡》告白 / 122

    《問道》告白 / 124

    下 編

    任 翔《文化危機時代的文學抉擇——愛倫·坡與偵探小說探究》序 / 129

    孫秀昌《生存·密碼·超越——祈向超越之維的雅斯貝斯生存美學》序 / 134

    楊俊杰《藝術的危機與神話:謝林藝術哲學探微》序 / 143

    丁國旗《馬爾庫塞美學思想研究》序 / 149

    牛軍《熊十力文化思想研究》序 / 156

    王均江《走在海德格爾的“林中路”上》序 / 160

    王永年《生命的張力——人類雙重價值追求論略》序 / 166

    王 永、余文森、張文質(zhì)主編《指導—自主學習:一項培養(yǎng)能夠自主發(fā)展的人的教改試驗》序 / 169

    張文質(zhì)《引向黑暗之門》跋 / 172

    《唇舌的授權——張文質(zhì)教育隨筆》序 / 179

    附 錄

    守住你生命的重心

    ——在2011 年中國人民大學開學典禮上的致辭 …… 183

    求學當有更高遠的志趣

    ——在2012 年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迎新會上的致辭 … 187

    留住你心中的一份詩意

    —— 在2015 年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碩士生、博士生畢業(yè)典禮上的致辭 ……………………………… 192

    我所理解的國學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10 周年慶典上的演講……………………………………………………………… 200

    學術不是其他

    —— 在北京文化發(fā)展研究院“思想與學術四十年”圓桌會上的發(fā)言 ………………………………… 208

    學·思·靈感

    ——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第13 屆“學術活動季”總結會上的發(fā)言 ………………………………… 220

    序言/前言/后記

    這由若干序跋結集的小書,原是無須出版或至少不必在此時出版的。它的率爾付梓,是因為我想借機對其中的文字做一次并非無關緊要的版本訂正。既已掇拾成書,遂又有幾句想說的話告白于下。

    結集的序跋略分兩類,一類是我的著述的自序或后記,一類是我為學界同人的著述所寫的序或跋。后者多是對作者研究所得的簡要評點,而在這評點中亦常有對其書所論對象——如愛倫·坡與偵探小說、雅斯貝斯之生存美學、謝林之藝術哲學等——之我見的隨機吐露;前者除開對撰述命意、措思線索有所申致外,對研討之緣起、初衷及思路拓辟中的諸種感觸也多有發(fā)抒。序跋的結撰自是對所序所跋之論著不無倚借,但別有體式的序跋并不拘迫于其所倚借的論著:其可為論著點睛,可為論著補遺,亦可跳出論著而從一個相應的高度對其投出富于啟示的一瞥。序跋作者的筆觸似乎可從這里獲取敷衍思致的更大機緣,然而,撇開文體的可能局限不論,序跋文字的品調(diào)也會受制于作者為人、運思之境界。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結集于此的二十九篇序跋所關涉的文籍有專著,亦有文集、詩集,而專著、文集的內(nèi)容或深或淺地及于哲學、文論而至于古今中西。乍看起來,各篇之間并不相干,仔細推繹卻不難發(fā)現(xiàn),其無不或隱或顯地表達了對“治學的底蘊原在于境界”(《兩難中的抉擇》后記)的自覺,而這自覺則使看似各有所倚的諸多序跋有了一個共通的隱在的旨趣,那便是對“何為學術而學術何為”的詮釋。由諸序跋輯集而成的小書所以題名為《學術不是其他》,緣故便在于此。

    “學術不是其他”,是對“何為學術而學術何為”這一問題的遮詮,倘換作表詮,其約略可謂為“學術乃是學術”。“學術乃是學術”煞似一種同義反復,不過這形式邏輯意義上的同義反復乃是對形式邏輯在深層運思上的不堪的諷示。真正說來,對“何為學術而學術何為”問題的回答是一個無底止的過程,這過程在“學術乃是學術”與“學術不是其他”的相互啟誘、相互印證中延伸?!皩W術不是其他”的那個“不是”的“其他”可以有無窮多個,這無窮的“不是”卻總是為著顯現(xiàn)“學術乃是學術”的那個“乃是”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一次關于學術乃是什么的“乃是”式表詮都有其不足之處,所以,竟至可以說,此處“不是”與“乃是”的張力便意味著一種從容的探討,一種在治學中對“學之為學”的無盡的體悟。正因為如此,這匯集序跋而成的小書也把題為《學術不是其他》的一次會議發(fā)言輯為它的附錄,并就此在附錄中也收進了同類或相近的其他幾篇會議致辭。

    也許序跋的體式本身即已決定了這類文字不可能拓造出更大的致思格局,但其字里行間亦會留下作者如此或如彼的心跡。劉勰在其《文心雕龍》的自序《序志》的煞尾處寫下了一句意趣雋永的話,我愿引之于此用以自勉、自慰而自警:“文果載心,余心有寄。”

    編輯推薦

    ◆ 精辟點評中西人文學術終極使命

    作者的哲學研究之路起始于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注,而后進入整個西方哲學,再轉(zhuǎn)至中國古代哲學的研究上。在他看來,無論中西,人文學術的終極使命是相通的,即對整個人類之命運更長遠的關懷。

    ◆ 批評主流教育,倡導“詩意”人生

    作者認為當下的主流教育摻雜太多功利目的,青年學生應該追求更高的人生和治學境界,倡導“詩意”人生——理想、個性、富于創(chuàng)造。

    ◆ 展現(xiàn)老一輩學者獨立求真風范

    作者數(shù)十年堅守學術凈土,保持學術自覺,始終自外于各類學術評獎活動,也從不申請各種許以資助的課題項,認為應堅守“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呼吁名利喧囂中年輕人應守住重心

    作者認為在浮華喧囂的當下時代,年輕人應守住“非身外之物”——品德、操守及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智慧等。

    ◆ 倡導青年學生致力于獲得研究性思維

    在目前的學制下,多數(shù)學生即使到了研究生、博士生階段仍然缺乏研究性思維,作者基于自己治學和教育生涯,提出應以專業(yè)范本著述的閱讀為途徑培養(yǎng)研究能力。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