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交,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大陆第一页

<pre id="4unh9"></pre>

  • 
    
    <blockquote id="4unh9"></blockquote>

    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馬勒與19世紀交響曲新解
    ISBN: 9787559873354

    出版時間:2024-10-01

    定  價:118.00

    作  者:(德)康斯坦丁·弗洛罗斯 著;何洁,庞悦,陈智,冯欣欣 译

    責  編:徐妍
    讀者對象: 音乐爱好者

    裝幀: 精装

    開本: 16

    字數: 409 (千字)

    頁數: 492
    紙質書購買: 當當
    圖書簡介

    德國音樂學家、馬勒專家康斯坦丁·弗洛羅斯代表性研究成果,“古斯塔夫·馬勒系列”第II卷。書中深入解讀了馬勒與19世紀交響曲的多重關系,將馬勒的交響曲創(chuàng)作與貝多芬、舒伯特、布魯克納、瓦格納、柏遼茲、李斯特等人的作品展開全面的比較分析,揭示了馬勒交響曲的創(chuàng)作方法、思想及其藝術觀念的來源,尤其指出標題性思維在馬勒交響曲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對于理解馬勒交響曲作品乃至19世紀交響音樂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作者簡介

    康斯坦丁·弗洛羅斯,德國音樂學家,漢堡大學特聘教授、名譽教授,1999年,被雅典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漢堡音樂學年鑒》聯合編輯,漢堡古斯塔夫·馬勒協(xié)會主席,愛爾福特公益科學學院成員,理查德·瓦格納協(xié)會名譽會員,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成員。德國音樂學的領軍學者之一,致力于音樂學、文化和歷史研究,出版22本著作并發(fā)表大量學術論文。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交響曲創(chuàng)作的基礎

    第一章 馬勒在歷史上的地位 / 003

    1.“折衷主義者”還是原創(chuàng)天才? / 004

    2.布魯克納的繼承者還是布魯克納的反對者? / 006

    第二章 貝多芬和交響樂的新流派 / 015

    第三章 關于貝多芬的接受史 / 020

    第四章 馬勒的交響康塔塔觀念 / 027

    第五章 對藝術歌曲作品的借用 / 034

    1.舒伯特、門德爾松和勃拉姆斯 / 035

    2.馬勒借用歌曲的目的 / 037

    第六章 結構設計方面 / 041

    1.不同數量的樂章和排列方式—結構劃分 / 041

    2.從貝多芬的“田園”、柏遼茲的“幻想”到馬勒的“巨人”

    —一些五樂章的標題交響曲 / 044

    第七章 內容和形式:新美學的“軸心” / 050

    第八章 套曲形式原則和標題性樂思 / 056

    1.貝多芬 / 057

    2.舒伯特和舒曼 / 058

    3.柏遼茲 / 060

    4.李斯特 / 062

    5.李斯特《前奏曲》的音樂和標題的聯系 / 065

    6.布魯克納 / 069

    7.柴可夫斯基 / 070

    8.馬勒 / 073

    9.“閃回”:來自貝多芬、柏遼茲、布魯克納和馬勒的交響曲的6個例子 /

    075

    第九章 音樂主題和“詩意思想” / 078

    1.主題特征的變化和變形作為柏遼茲、李斯特和馬勒的表現手法 / 078

    2.對比主題疊置作為表現手段在柏遼茲、李斯特、布魯克納和馬勒作品中的運用 / 081

    第十章 李斯特《浮士德交響曲》的梅菲斯特樂章:語義分析 / 088

    1.主題和李斯特的變形技法 / 089

    2.協(xié)奏曲《詛咒》作為梅菲斯特樂章的來源 / 095

    3.“詛咒”作為梅菲斯特樂章的中心樂思 / 098

    4.李斯特對“神秘的合唱”的設定 / 099

    第二部分 交響曲的普遍性

    第十一章 普遍特征 / 105

    1.基本原理 / 106

    2.關于阿多諾的“物質的形式理論”概念 / 108

    第十二章 源于聲樂的特征 / 110

    1.獨白部分:宣敘調和詠嘆調 / 110

    2.眾贊歌:柏遼茲、門德爾松、李斯特、布魯克納、勃拉姆斯和馬勒交響曲中這一體裁的意義 / 115

    3.贊美詩:布魯克納、馬勒、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的贊美詩 / 129

    4.藝術歌曲 / 133

    第十三章 源于器樂的特征 / 138

    1.進行曲和葬禮進行曲:在柏遼茲、李斯特、布魯克納和馬勒交響曲中的意義 / 138

    2.葬禮音樂:“像一個沉重的隊伍” / 146

    3.田園曲:貝多芬、柏遼茲、門德爾松、李斯特、比才、勃拉姆斯和馬勒的田園曲 / 148

    4.“遠方的音樂”:遠處的管弦樂隊及其幻境 / 157

    5.漸強和漸弱作為一種聲音動態(tài)的形式構思(行進的音樂由遠及近):來自莫扎特、貝多芬、柏遼茲、瓦格納、比才、馬勒和德彪西作品中的9個例子 / 166

    第十四章 諧謔曲、諧謔的和舞曲特征 / 172

    1.基本原理 / 172

    2.小步舞曲:馬勒、比才和李斯特的小步舞曲類型 / 178

    3.連德勒:馬勒作品中的兩類連德勒 / 180

    4.德奧圓舞曲與法式圓舞曲 / 184

    第十五章 總結:根據特征得出的馬勒《第三交響曲》第一樂章的結構 / 187

    第三部分 交響曲的元素

    第十六章 音樂中的象征 / 193

    1.概念闡釋 / 194

    2.舍林的象征概念 / 197

    3.啟發(fā)式方法 / 201

    第十七章 鳥鳴的語義 / 204

    1.作為“自然之聲”的鳥鳴和聲音 / 205

    2.馬勒和貝多芬的“溪邊小景”中的鳥鳴 / 207

    3.馬勒和瓦格納的“森林低語”中的鳥鳴 / 210

    4.“夜之鳥” / 212

    5.“死亡之鳥”:夜鶯的歌聲作為“塵世生命的回音” / 214

    6.鳥歌坎蒂萊那、二重唱和音樂會 / 216

    第十八章 基本動機 / 219

    1.呼叫和信號 / 220

    2.嘆息動機:悲嘆與哀號、痛苦動機、“尖叫” / 222

    第十九章 下行動機和深淵象征 / 226

    第二十章 夜晚和睡眠象征 / 229

    第二十一章 撒旦和耶穌受難像:弗朗茲·李斯特的音樂及其精神世界的兩極 / 234

    1.李斯特對歌德的《浮士德》和但丁的《神曲》的偏愛 / 235

    2.災難與救贖的兩極性 / 237

    3.音樂中的魔鬼和“十字架的調性象征”:李斯特音樂中最重要的象征的語義 / 245

    第二十二章 “從地獄到天堂”:神學—哲學動機 / 256

    1.李斯特和馬勒交響曲的哲學—詩學基本思想 / 256

    2.李斯特、柴可夫斯基和馬勒作品中的地獄動機和路西法動機 / 259

    3.象征“天國”的“十字架的調性象征”在瓦格納、馬勒、布魯克納和柴可夫斯基作品中的應用 / 266

    4.瓦格納和馬勒作品中的“永恒”動機 / 270

    第二十三章 恐怖的音階:全音階的歷史 / 272

    第二十四章 主導節(jié)奏:死亡、命運和斗爭的象征 / 278

    1.貝多芬 / 279

    2.李斯特 / 282

    3.瓦格納和布魯克納 / 288

    4.施特勞斯 / 289

    5.柴可夫斯基 / 291

    6.馬勒 / 293

    第二十五章 主導音響:作為象征的特征和弦 / 296

    1.瓦格納、李斯特、馬勒和施特勞斯作品中作為死亡象征的“陰森恐怖的”小三和弦 / 297

    2.舒伯特、馬勒、施特勞斯和勃拉姆斯作品中的大小調交替 / 302

    3.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和馬勒《第二交響曲》中的“恐怖號角” / 305

    4.作為格言的四音和弦 / 308

    5.馬勒、舒伯特和施特勞斯作品高潮處的那不勒斯六和弦與不協(xié)和音 / 310

    6.布魯克納的高潮設計 / 316

    7.馬勒《第十交響曲》柔板中的九音 / 319

    8.“意外”的技法:貝多芬、柏遼茲、布魯克納和馬勒作品中的“恐怖的音符” / 320

    第二十六章 體鳴樂器的音響象征 / 323

    1.關于音響象征的一般討論 / 323

    2.大鑼在馬勒、瓦格納、李斯特、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勛伯格和貝爾格的作品中作為葬禮和恐怖的音響象征 / 325

    3.柏遼茲、李斯特和施特勞斯作品中的管鐘聲 / 332

    4.鐘聲是馬勒作品中永恒的音響象征 / 334

    5.鐘琴的音響象征和色彩作用:作為“天使音樂”的聲音道具 / 337

    6.牛鈴作為“超世獨處”的音響象征 / 339

    結語 / 342

    關于馬勒交響曲中標題的關聯性(2011版增補) / 343

    縮寫詞 / 350

    參考文獻 / 352

    譜例列表 / 370

    譜例 / 373

    索引 / 454

    編輯推薦

    《馬勒與19世紀交響曲新解》既是一部關于馬勒交響曲的研究巨著,也是一部探討19世紀交響曲創(chuàng)作中重要觀念、理論、技法等諸多問題的“百科全書”!馬勒的交響曲既宏大深刻,又抒情感人,宛如世界般豐富多樣,其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的研究話題。該書以馬勒為中心,并從他輻射整個19世紀的交響曲創(chuàng)作,相互映照,互為補充,呈現了一個很好的論述方式。作者在書中提出的“音樂釋經學”研究方法引人關注,由此所引發(fā)的思考與啟發(fā),定會對我國未來研究馬勒及19世紀交響曲的走向帶來積極的影響。我要熱烈祝賀該書中譯本的及時出版,也強烈推薦給馬勒及交響曲的愛好者、研究者閱讀和收藏此書!

    ——陳鴻鐸(音樂學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著作等身的德國音樂學家康斯坦丁·弗洛羅斯這部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專著,通過“音樂釋經學”,一種新穎而高階且適于語義解讀的音樂分析法,對馬勒與19世紀交響曲,作了全面而客觀的、有據而可驗證的、突破而有說服力的深入解讀。在新的高度上,以新的角度,重提或恢復了關于音樂作品之“標題”、“標題性”、“標題音樂”及其理解的永恒意義!作為弗洛羅斯馬勒研究的“三部曲”之一,不僅有圍繞作曲技術、體裁形式、標題內容方面的精當分析和比較判斷,也有關于思想史、接受史、象征史、新標題交響音樂美學等方面的深入探討和獨到見解。既是技術的,也是方法的;既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既是提問的,也是解答的。為人們透過層層表象而貼近馬勒及其交響音樂創(chuàng)作的實質,拓寬了新視野,開辟了新途徑。

    ——彭志敏(音樂分析學家、武漢音樂學院教授)

    19世紀是交響曲的黃金時代,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思想深刻、藝術精湛的交響曲啟迪并激勵浪漫一代作曲家不斷探索這種大型器樂曲體裁的品格建構和音樂表達的可能性。作為重要的晚期浪漫主義作曲家,馬勒在交響曲領域所展現的強勁創(chuàng)造力與音樂震撼堪稱一個時代的藝術輝煌。弗洛羅斯從交響曲的藝術本質、體裁與形式意涵、音樂元素三個層面探究馬勒交響曲的獨創(chuàng)性與19世紀音樂傳統(tǒng)的內在聯系,深度詮釋作曲家的個性化創(chuàng)造和音樂文脈延續(xù)的獨特意義。這部內容豐實、見解獨到的專著無疑是當代“馬勒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將有助于我們更為全面、深入地理解馬勒交響曲的藝術價值。

    ——孫國忠(音樂學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德國著名音樂學家康斯坦丁·弗洛羅斯致力于在音樂作品的分析中融入更豐富、更復雜的人文內涵解讀——《馬勒與19世紀交響曲新解》即為例證。此書將馬勒的交響曲創(chuàng)作置于19世紀以來音樂與文化的廣闊發(fā)展語境中,深入挖掘和探討了馬勒的交響曲創(chuàng)作與貝多芬、舒伯特、舒曼、柏遼茲、李斯特、瓦格納、布魯克納、柴可夫斯基、理查·施特勞斯等前輩和同代作曲家的深刻關聯,并以獨特視角考察馬勒音樂中涉獵宣敘調、眾贊歌、贊美詩、藝術歌曲、進行曲、葬禮音樂、田園曲、“遠方的音樂”、諧謔曲、小步舞曲、連德勒舞曲、圓舞曲、自然與鳥鳴、呼叫與嘆息、夜晚和睡眠、災難和救贖、地獄和天堂等“音樂之內”和“音樂之外”諸多“表現母題”的技術手段與藝術用意,不僅為讀者進一步理解馬勒交響曲開辟了嶄新的境界,也為音樂作品的研究拓展了值得借鑒的方法論途徑。特此大力推薦!

    ——楊燕迪(音樂學家、音協(xié)西方音樂學會會長)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