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卡夫卡不僅寫文章,也很愛畫畫:“嘿,過去我是大畫家”,1913年,在寫給日后與他訂婚頗久的菲莉斯·鮑爾的信里,他半是戲謔、半是驕傲地談到了自己的藝術(shù)抱負。他對自己的畫曾經(jīng)“比其他任何東西都滿意”。在他的百年忌辰,用一本漫畫傳記紀念他豈非再自然不過?何況作者還是像卡夫卡那樣慣用簡筆畫風的尼古拉斯·馬勒?
馬勒在本書中以獨一無二的幽默傳神方式展現(xiàn)了卡夫卡的人生與作品,還敢于回答一些頗為重要的問題:卡夫卡撰寫《窮游》指南的計劃為什么失?。克囊徊看碜鞯睦m(xù)篇《格里高爾·薩姆沙復原記》是誰寫的?《白人女奴》是什么?《卡夫卡無死角》里有這些問題的答案和許多其他內(nèi)容。
尼古拉斯·馬勒(Nicolas Mahler, 1969 - ),奧地利漫畫家、插畫家,在法國、加拿大和美國等地出版過二十余種作品。
馬勒擅長以漫畫形式呈現(xiàn)文學名著,如托馬斯·伯恩哈德的《歷代大師》、羅伯特·穆齊爾的《沒有個性的人》、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靈》等。
馬勒畫風極簡,具有“卡夫卡式”特點,曾多次獲得各類獎項,2006年獲“馬克斯和莫里茨獎-最佳德語漫畫獎”時的授獎詞為:“尼古拉斯·馬勒筆下的人物沒有眼睛、沒有耳朵,沒有嘴——無疑卻有性格。馬勒一直能通過極簡的畫面和微妙的幽默以寥寥數(shù)筆傳達神韻。他在作品中以高超的技藝在平庸、荒誕和卡夫卡式之間擺蕩?!?p/>
徐慶,語言學博士,上海電機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上海翻譯家協(xié)會會員。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外文系,曾在“韓素音國際翻譯大賽”和“上譯杯翻譯競賽”中獲獎,譯有《古代遺產(chǎn)》《國家競爭與理性》《耳證人》《資本主義簡史》等書。
機智而又親切,而且?guī)е鴮λ夭牡纳羁汤斫狻?p/>
——馬克·賴希溫,《周日世界報》
馬勒將卡夫卡的生活和作品組裝成一個小型的“完整藝術(shù)作”——既贊揚又分析了卡夫卡的神話。
——弗里茨·戈特勒,《南德意志報》
馬勒的每一部新作品,都有一種不可忽視的諷刺手法……他(的漫畫)揭示了他所涉獵的主要作家的某些結(jié)構(gòu)和偏好,甚至是癡迷。同時,他又避免了對作品進行不成熟的惡搞,而是以徹底的分析方式來看待它。
——拉爾夫·特羅默,《每日新聞報》
馬勒正慢慢確立自己作為天才的地位。
——彼得·皮薩,《信使報》
在《完全的卡夫卡》中,尼古拉斯·馬勒以奇妙的冷幽默方式看待這位作者……非常有趣!
——《星期五報》
還沒見過畫畫這么瘋的,遇上卡夫卡就更瘋了!
圖畫少少,樂趣大大,畫家一開始就瘋了。
幽默、諷刺,但絕不胡說。JI簡、留白,卻非常有趣。
屢獲殊榮的漫畫家尼古拉斯·馬勒,這次對卡夫卡動手了!
當幽默大師卡夫卡登上了另一位幽默大師的解剖臺,
深邃被幽默打斷,痛苦被玩笑化解。
快速魂穿卡夫卡別扭而偉大的一生,還有他筆下ZUI好笑的內(nèi)容!
馬勒簡潔地概括了卡夫卡的一生,公允呈現(xiàn)卡夫卡的復雜性,同時保留他的幽默,偶爾以含蓄的諷刺加以點評,但大多時候讓卡夫卡自己發(fā)聲。
在這里,我們和作者一起審視卡夫卡的布拉格德裔猶太社區(qū)的根源,以及困擾他一生的自我懷疑。
《城堡》《饑餓藝術(shù)家》《變形記》……經(jīng)典作品精髓一秒GET!
我們的此在是可怕的雙重生活,唯一的出路也許只有發(fā)瘋!
卡夫卡覺得自己的此在是可怕的雙重生活,唯一的出路也許只有發(fā)瘋。
他在一封信里總結(jié)道: 時間很短,力量很小,辦公室可怕,住宅吵鬧。
和卡夫卡一起發(fā)瘋,是紀念他的最好方式。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luò)出版服務(wù)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