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交,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大陆第一页

<pre id="4unh9"></pre>

  • 
    
    <blockquote id="4unh9"></blockquote>

    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一茶一盞:品味慢生活
    一本诗意书写、兼具雅趣与知识性的茶文化随笔,一次行走茶山、遍访名茶的深度人文记录:借一杯茶事,写大千世界,品百味人生。广雅出品
    ISBN: 9787559879806

    出版時間:2025-07-01

    定  價:58.00

    作  者:吕峰 著

    責  編:郭春艳
    所屬板塊: 文学出版

    圖書分類: 中国现当代随笔

    讀者對象: 大众

    上架建議: 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裝幀: 平装

    開本: 32

    字數(shù): 150 (千字)

    頁數(shù): 336
    圖書簡介

    36種茶,與每一種茶的相遇都是緣分,都值得記錄。

    一本詩意書寫、兼具雅趣與知識性的茶文化隨筆,一次行走茶山、遍訪名茶的深度人文記錄。作者行走于中國各地的茶山之間,記錄動人茶人茶事:呼倫貝爾篝火旁的老茶人、神農(nóng)架古寺里的制茶僧、洞庭湖畔的茶農(nóng)……品茶,也品人間冷暖與塵世溫情。從“生活、閑情、故人、萬物”四維出發(fā),發(fā)現(xiàn)一盞茶里蘊藏的慢生活智慧;在龍井的鮮爽、普洱的醇厚、白茶的恬淡中,療愈心靈,重拾生活詩意;更融入茶器雅趣與千年茶俗,領略中華茶文化精髓。

    作者簡介

    呂峰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食文化研究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第九屆簽約作家。已經(jīng)發(fā)表、出版作品三百余萬字,著有散文集《一器一物:遇見舊時光》《屋頭青瓦是誰家》《夢里天堂》《二十四食事》等,曾獲孫犁散文獎、吳伯簫散文獎、劉勰散文獎等。

    圖書目錄

    自序:以茶問安

    輯一 世味煮成茶

    日照綠:閑人意

    滇紅:花間飲

    壽眉:長者如斯

    竹葉青:花枝春滿

    漳平水仙:香落水

    大紅袍:山中歲月長

    雨花茶:空杯以對

    茉莉香片:消受香風在此時

    白露牡丹:秋水伊人

    輯二 閑飲浮生茶

    婺綠:只此浮生

    普洱:大自在

    陽羨雪芽:歲月有清歡

    太平猴魁:清平樂

    罐罐茶:星漢西流夜未央

    九曲紅梅:一盞胭脂色

    六安瓜片:萬物柔腸

    月光白:捕風者

    鳳凰單叢:聞香去染心

    輯三 茶中故人來

    祖母紅:為誰風露立中宵

    狗牯腦:只在茗碗爐煙

    常山銀毫:良辰時節(jié)又逢君

    黃山毛峰:最是人間逍遙客

    涇陽茯磚:月光里的少年

    信陽毛尖:相見歡

    安化黑茶:山河故人

    湘西黃金茶:黃金無所有,聊贈一碗茶

    洞庭碧螺春:曲終人不散

    輯四 覓茶紅塵外

    雀舌:幽人獨自閑

    烏牛早:云在青天水在瓶

    鐵觀音:千里懷人月在峰

    徑山茶:盞中有乾坤

    安吉白 :安且吉兮

    西湖龍井:茶煎一湖春

    廬山云霧:云間客

    木魚綠茶:魚梵空山靜

    泰山女兒茶:惜君如常

    序言/前言/后記

    自序:以茶問安

    茶,古老且美麗的植物。辟地種茶的陸羽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民間對茶的解讀頗有趣,人在草木間即為茶。茶生于自然,承天地之眷顧,與物候、時令、風土生息與共。一盞茶里,有四時之美,有草木之氣,有世味之歡,有浮生之樂?!兑徊枰槐K》記錄了我所際遇的茶,以及與之有關的故事、傳奇、風情和人情冷暖。有一盞茶,我便能靜觀萬物,且安然自得。

    萬物有緣方能相遇。遇見一棵樹是如此,遇見一只鳥是如此,遇見一盞茶亦是如此。若契機不對,它不會成為你的盞中之物。一枚茶葉穿越了千山萬水,帶著縹緲的云霧,帶著氤氳的水汽,帶著沁人的花香,帶著清脆的鳥鳴,全部溶于眼前一杯水中,確為緣分使然。那些老茶樹尤是如此,得風吹,得雨淋,經(jīng)寒來暑往的日月之光,上百年,上千年,殊為不易,能將之納入盞中,得需多大的機緣!

    我喝茶,無規(guī)律可言,綠茶、青茶、白茶、紅茶、黑茶、黃茶,都喝,各有各的妙處。新采的綠茶是必喝的,我稱之為嘗鮮,如西湖的龍井、洞庭山的碧螺春、黃山的毛峰、宜興的雪芽。春天的茶春天飲,如同把春天納入胸腔,全身都受用,從內(nèi)到外,都浸透著酣暢與快意。白茶是常年喝的,從銀針到牡丹,再到壽眉,各有各的味,各有各的好。我尤喜五年以上的壽眉,用壺煮著喝,春花爛漫時煮,夏雨滔天時煮,秋月高懸時煮,冬雪肆虐時煮。煮個三五分鐘,一屋子藥香、棗香、粽子香,醇厚、香甜,有歲月之滋味,有光陰之況味。

    一卷閑書行吟事,半壺茶煙半生閑。讀書,聽雨,喝茶,看落花,人生美事,不過爾爾。讀《清嘉錄》,書中有“梅水”一條:“居人于梅雨時備缸甕收蓄雨水,以供烹茶之需,名曰梅水?!闭f此水煎茶甚好,存于瓶中,可經(jīng)年。此水易得,我曾收了幾甕,可惜因種種原因,未敢用來煮茶。不過因梅水,我又按前人之法自窨梅花。梅花將開時,摘半開之花,置于瓶中,取一兩鹽,炒后,撒之,密封,置于陰處。吃茶時,投入三五朵,沸水泡之,花頭自開,有冷香氣,甚美。

    喝茶之余,我喜去茶山,尤其是長著老樹的茶山,它們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光陰。在茶山,整個人都是懶散的,也是隨心所欲的,想煎茶就煎茶,想看書就看書,想發(fā)呆就發(fā)呆,想喝酒就喝酒,想長嘯就長嘯,像《小窗幽記》里所言的那般:“獨坐丹房,蕭然無事,烹茶一壺,燒香一炷,看達摩面壁圖。垂簾少頃,不覺心凈神清,氣柔息定,蒙蒙然如混沌境界,意者揖達摩與之乘槎而見麻姑也。”

    美食配美器,喝茶亦是如此?!蹲裆斯{》里寫了茶具十六事,《茶經(jīng)》里寫了茶具二十四種,分為采茶工具、蒸茶工具、成型工具、干燥工具、記數(shù)工具、封藏工具等。這些均屬長物的閑情,亦屬閑人的風雅,我輩亦不能免俗。從茶壺到茶碗,從壺承到杯托,從蓋置到茶寵,只要入眼入心,我皆收入囊中,如梅花石瓢紫砂壺、青花釉里紅蓋碗、五子登科粉彩缸杯等,皆是我心儀之物。那些器物無論大小,都有一段來由,都有一段過往,也都有一段記憶,它們帶著光陰的氣息和溫度,于寧靜中透出閑適,于閑適中又閃著智慧。

    是啊!人活一世,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遇見,遇見人,遇見萬物,遇見萬象。于我而言,每一次遇見都是久別的重逢,它讓生命的枝頭綴滿蔥郁的綠意和芬芳的花朵。因茶,我得遇更多有趣之人,有僧者,有道人,有歌者,有舞者,有詩人,有畫家,有隱者,有茶農(nóng),有擺渡者,有捕魚者,有侍茶人,有手藝人,有古籍修復者。我與他們,因茶而相遇,或者說在一盞茶里相逢,實在是幸事。

    那些所遇之人,在我的生命中閃現(xiàn),像神秘的光線般照射,如:在呼倫貝爾的篝火旁,與高崇弟共煮涇陽茯磚;在昆明的滇越鐵路邊,與以西弟對飲月光白;在洞庭山的月色里,與杜渡兄同喝碧螺春;在神農(nóng)架的山林間,與仁哲法師品飲木魚綠;在靖港古鎮(zhèn)的斜陽里,與菊姐啜飲祖母紅;在廬山的云松間,與光明兄同吃云霧茶;在宜興的竹林里,與周薇平女史、蔣文昊小友品鑒陽羨雪芽;在落雪的西湖邊,與傾城兄暢飲九曲紅梅。過往之種種,皆人生之大快意!

    光陰幽靜,日子綿長,有一盞茶即足矣,哪怕心情晦暗,一杯入喉,心情亦會明亮如初。與茶有關的皆是美好的,人是如此,器物亦是如此,如:泰宇兄手書的“松風煮茗,竹雨談詩”,常暢兄手書的“咀唑喫茶”,傳杰兄臨摹的《惠山茶會圖》,費青弟斫的“松間”琴,陶然兄送的“勿多言”紫砂杯,伊莎小妹贈的“眠云”掇球壺,柱家兄送的《子愷遺墨》及竹葉青酒,馬敘老師厚賜的水墨插圖。它們皆有溫度,皆有氣度,皆有人情味。

    生活是一蔬一飯一食,亦是一茶一坐一吃。一盞茶,讓我生歡喜心,生清凈心,生從容心,可觀物相之大美,可養(yǎng)精神之高潔。《一茶一盞》看似寫茶,實則以茶為媒,寫時光深處的人與事,寫生命中的遇見,抒發(fā)對人間至情至性的熱愛,亦詮釋一盞茶湯里的文化因子,以及如何去發(fā)現(xiàn)尋常事物背后的隱秘美好,如何與萬物榮辱與共,讓我心有所系,讓我情有所倚。

    人生天地間,繁華也好,落寞也罷,鼎沸也好,寂寥也罷,無需太過在意,只需遵循自己的內(nèi)心行事,以懂得的心去體悟、去享受,定會通到內(nèi)心的光亮之處。明人陸紹珩以為,“一生清福,只在茗碗爐煙”,我信以為然。漫漫人生,有茶喝,有閑喝茶,即是福分矣!

    是為序。

    名家推薦

    一茶見天地,一盞納須彌。呂峰以茶為媒,描摹時空維度里的物相之魅,鐫刻一枚草葉上的人世冷暖。美如春日醉酒、秋日放歌、冬日圍爐。

    ——蘇滄桑(作家、朱自清散文獎獲得者)

    借一杯茶事,寫大千世界,日常之道在焉,文章之美在焉。字里風神雅淡瀟灑,而呂峰識見尤佳。一篇篇讀來,茶香裊起,書香裊起,只覺得無限歡喜,清朗飄逸。

    ——胡竹峰(作家、茅盾新人獎獲得者)

    松風煮茗,竹雨談詩。茶之一道,遠非草木之飲,實為天地靈氣、歲月光陰與無我素心的共鳴。呂峰茶書,香氣悠遠,展卷如入幽谷,讀文似飲甘泉,字里行間,澄澈素樸的心境一任流淌,如白云去來。

    ——周華誠(作家、三毛散文獎獲得者)

    編輯推薦

    我常常在想,或許口舌之欲的滿足最終都會落實到精神層面吧。大文豪蘇東坡以美食慰藉自己顛沛流離的一生,以一己之力繪制了遍布大半個中國的“美食地圖”;大詩人袁枚稱“凡事不可茍且,尤以飲食為甚”,以一本《隨園食單》得享“美食家”的美譽;而本書作者以茶會友、以茶觀心、以茶為文,似亦有相似的境界。

    作者喜喝茶,也滿足于茶帶給他的精神愉悅。舊友呼喚,只要有茶,一定欣然前往;與人初遇,只要有茶,便能相談甚歡。喝茶、聊天,這樣的社交內(nèi)容看似枯淡,卻常常讓作者文思泉涌,留下一篇篇娓娓而談、不時靈感迸現(xiàn)的小文。于是便有了這本集子。

    書中一共寫了36種茶,在作者看來,與每一種茶的相遇都是緣分,都值得記錄。但這本書最動人的地方,不在于對名茶的百科式羅列,而在于作者行走茶山時,與一個個具體而鮮活的“茶人”相遇、相知的故事。這些故事,成為這本書溫暖的底色。

    在呼倫貝爾寒冷的冬夜,篝火旁的高崇弟默默煮著一塊陳年茯磚,茶香混著柴煙,講述著草原生活的堅韌與守望;在昆明滇越鐵路舊線旁,以西弟遞來一杯清冽的“月光白”,茶湯里映著他漂泊半生后沉淀的淡然;在靖港古鎮(zhèn)的斜陽里,菊姐啜飲著自制的“祖母紅”,皺紋里藏著對故土與親情的無盡眷戀;……在這些故事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茶的知識,更是生活的滋味、人情的厚薄、命運的起伏,以及平凡人在平凡日子里的韌勁與堅守。

    于是一盞茶不再僅僅只是一盞茶,而成為一面鏡子,得以照見生活的詩意和暖意。

    精彩預覽

    在水的沖泡下,它抖落滿身的煙塵,將藏于其中的秋色、白霜、露水都釋放出來。

    白露牡丹:秋水伊人

    “白露牡丹”為白茶名,四個字生詩意,也讓我生好感。因茶采于白露前后,故相較于春天的茶,隱隱有霜氣,也隱隱有冷香,令人肺氣肅降,且不淡不濃,不嬌氣也不老練,如謙謙君子,是恰當自然的好。讀明人屠隆的《茶說》,其有精妙的論述,謂秋后所采之茶為秋露白,初冬所采之茶為小陽春,其名甚佳,其味亦美,深得我心。

    白露牡丹外形勻整,茶芽被灰綠色的葉子襯著、托著,芽葉相連成朵,像初放的花蕾,故此得名。在水的沖泡下,它抖落滿身的煙塵,將藏于其中的秋色、白霜、露水都釋放出來。湯色明亮清澈,香氣肆無忌憚地四處游走、彌漫,連空氣都是香的,似有一雙溫暖的手,撫慰嗜茶人的不平處。這一刻,盞中的茶成了在水一方的秋水伊人。

    白露牡丹是光陰的恩賜之物,時時刻刻都在陳化,時間不同,其口感、滋味均不同,層次感極為分明。當年的茶兼有銀針之清香、壽眉之醇和,芽葉因水而舒展,白毫浮游其中,仿若星辰,清麗無匹。茶香是毫香,是花香。毫香類似青草或蘆葦散發(fā)出來的氣息,宛若人佇立于暮春的河塘邊,風是輕柔的,水是靈動的,心情是暢快的,當真是心隨流水去,身與風云閑。

    經(jīng)過歲月的歷練,白露牡丹成了一味藥,一味面目清秀、渾身透著和氣的藥,且時間愈久,藥性愈強,可用曼妙二字來形容。當年的茶,次年的茶,三年的茶,五年的茶,十年的茶,其香氣愈發(fā)內(nèi)斂,有洗盡淡妝、明凈安然之味,且漸轉向棗香、藥香、熟果香;茶湯則滑糯、醇厚、黏口,飲罷,舌根處的回甘久久不散,如人間之歲月,甘苦由心,均無悔。

    對白露牡丹,可用“粉絲者眾”來形容其魅力。

    春茶苦,夏茶澀,及至白露茶,溫潤厚實,像看米芾的字,每一個字都不著風流,卻又盡得風流。風檣陣馬,每一朵落花他全看到此中真意,每下一筆,全有米芾的靈異。

    此為雪小禪之語。確實如此,白露二字,再加牡丹二字,有云煙氣,有秋水味,實在是妙。

    牡丹雍容華貴,卻不得我心,覺得有些媚俗。后來看了徐渭的水墨牡丹,驚為天人。他以大寫意的潑墨展現(xiàn)牡丹巍然獨立、一花獨放的氣魄,自成一家,讓觀者有如臨其境之感。他在畫上題:

    牡丹為富貴花,主光彩奪目,故昔人多以鉤染烘托見長。今以潑墨為之,雖有生意,終不是此花真面目。蓋余本窶人,性與梅竹宜,至榮華富麗,若風馬牛弗相似也。

    讀后,我想起八大山人的鳥或魚,都有一雙睥睨人間的白眼,都有人的表情。徐渭的水墨牡丹也是如此,有靈性與神性的光彩。八大山人的荷極有名,在他之后,少有人畫荷。而我,喜他的鳥更甚他的荷。山人的鳥,通體黑色,羽毛松散,充滿了野性,并隱藏著桀驁不馴,清寂中顯高貴,或踞立于崖石之巔,或棲息于寒枝之上,或藏身于殘荷之下,或躑躅于雪地之上。哪怕只看上一眼,即怦然心動。

    觀徐渭的水墨牡丹,有一眼誤終生之驚喜。我曾不遠千里,造訪他的青藤書屋,也就是他的故宅。故宅初名榴花書屋,因幼時的徐渭深慕青藤雖長于頑石之中,依然生命不息,遂在天池旁手植青藤一株,書屋亦改名為青藤。他曾有詩記此青藤:“吾年十歲栽青藤,乃今稀年花甲藤。寫圖寫藤壽吾壽,他年吾古不朽藤?!?p/>

    書屋不大,可用袖珍二字來形容,卻優(yōu)雅不俗,青磚黑瓦、朱欄粉墻,深沉樸素,一如他的人生。南窗有天池,池西栽有青藤。院內(nèi)的漱藤阿、自在巖等,均為明代遺存。置身其中,樸素、恬靜、雅潔。無人大聲喧嘩,也無人竊竊私語,好像誰都不愿意打破此般靜穆的氛圍,好像在同他做靈魂上的交流。月亮門小而巧,外有芭蕉,闊葉颯颯,讓人有莫名的憂傷。

    在書屋,我以十年陳茶白露牡丹祭奠徐老。茶來自福鼎的深山,為史小妹所贈。于我而言,史小妹可謂生于富貴之家,家中有不止一座茶山?;榧藓螅蚣乙嘤胁枭娇蓪Γ瑢嵞巳松沂?。史小妹常說是太姥高山上的空山新雨,成就了這一碗秋水。這一碗秋水里,有山之深邃,有水之明媚,有草木之葳蕤,有流云之隨意。

    一年,我浪跡武夷山后,轉道去了福鼎,去史小妹的茶山喝茶。茶山高且深,有遠古的氣息。在山里,妙事莫過于林間煎茶。茶飲之時,有林泉煙霞之趣,萬籟俱有情。在山林寂靜之地,喝茶是樂事,聽史小妹講茶更可謂樂事。她講白露茶之香味,一口氣講了二十余種:青草氣、山野氣、蘭花香、梅子香、花果香、炭火香、粽香、棗香、藥香等。一時間,我驚嘆于她的感知力與風雅氣。

    煎茶的水是史小妹汲來的山泉水,乃陸羽認為泡茶最好的水。因山泉多出于巖石重疊的山巒,山巖斷層細流匯出成泉,水質(zhì)自然清澈甘甜。北宋皇帝趙佶在《大觀茶論》中論述了水之取舍:

    水以清輕甘潔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古人品水,雖曰中泠、惠山為上,然人相去之遠近,似不常得。但當取山泉之清潔者。其次,則井水之常汲者為可用。若江河之水,則魚鱉之腥,泥濘之污,雖輕甘無取。

    有山泉水可取用,乃嗜茶人之福分。

    趙佶乃名副其實的藝術天才,有極好的審美。他精于書法,獨創(chuàng)了“瘦金體”;他善于繪畫,花鳥畫尤妙;他亦精于茶事,《延福宮曲宴記》中記載了他為群臣演示點茶之事:“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拂,少頃,白乳浮盞面,如疏星淡月?!鄙嫌兴?,下必甚焉。因他,宋人的茶事,最為平常,也最為風雅,從帝王到平民,從朝堂到市井,文人雅士、民間百工都極為講究,可謂空前繁榮。

    一年深秋,夜游金陵城,走著走著,偶遇一家茶館,以牡丹亭命名。走進去,素素的窗簾茶幾,沙發(fā)的抱枕上繡著牡丹,一朵、半朵,嬌艷地開著,粉白的、鵝黃的、黛紫的,頗為雅致,我一下子喜歡上了這種輕如煙、淡如水的清雅之氣。坐下來,泡了一壺老白露,清正素淡。音響里的曲子如濁世里的清音,唱詞或清雅、或艷麗,字字珠璣。茶香裊裊間,低吟淺唱中,六根清凈,恍若誤入桃花源。

    上佳的老白露茶可遇不可求,每一次遇見皆緣分使然,讓我心生惜物之感。心有所惜,方懂得憐

    愛,方曉得慈悲以對。我喜歡在白露過后,煮一壺老白,一邊喝茶,一邊曬太陽,秋陽、冬陽都好,再享受不過。讀白居易的詩,發(fā)現(xiàn)他亦愛冬日的暖陽,邊曬暖邊喝茶,并有詩記錄其心境:“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

    秋風起,朝露凝白,草木凝煙,涼意襲來,當煮一壺白露茶,在桂樹下,在山墻邊,在秋水畔,以謙和的身心來對待年終歲末。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