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19世紀晚期,中國文化精神發(fā)生了歷史性轉變,表現(xiàn)出對社會發(fā)展“動力”的強烈追求,至20世紀末則轉向對“秩序的重建”的關切,并探問“新軸心時代”的前景。圍繞社會哲學的雙重焦點,中國現(xiàn)代三大哲學派別分別從客體、主體和主客體交互作用出發(fā)提出其社會動力學;又分別以平等、自由和歷史連續(xù)性為基點,各自提出其社會秩序原理,并為其理想做出哲學辯護?;诤觊煹臍v史背景,本書圍繞對“動力與秩序”的哲學論辯作深度的分析,提供了理解20世紀中國哲學史的新視角和新方式。
高瑞泉,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至1988年師從哲學家馮契攻讀中國哲學碩士、博士學位,畢業(yè)后在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任教至今,現(xiàn)兼任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ECNU Review(《華夏學術》)主編,中國孔子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現(xiàn)代哲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中心理事,復旦大學中華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副院長。曾赴挪威卑爾根大學科學論研究中心、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從事合作研究,任日本大阪市立大學等數(shù)所高校的客座教授。曾經(jīng)主持并完成科研項目多項,出版著述十余種,發(fā)表學術論文一百二十余篇。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史、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史。
目 錄
目 錄
章 導 論
節(jié) 作為時代之自我理解的哲學史研究
第二節(jié) 中國現(xiàn)代哲學的書寫方式
第三節(jié) 文化精神的歷史性轉向
第四節(jié) 觀念史的社會哲學考察
第二章 救亡與求道
節(jié) 失序的危機與儒家的分化
第二節(jié) “天演哲學”與中國道路的探尋
第三節(jié) “不忍人之心”與大同世界
第四節(jié) “ 仁以通為義”與“以心力挽劫運”
第三章 革命世紀的社會動力學
節(jié) 革命世紀
第二節(jié) 動力的追尋
第三節(jié) 新文化運動與中國哲學的現(xiàn)代開展
第四節(jié) 自由主義的哲學基線與秩序原理
第五節(jié) 哲學激進主義的興起
第四章 現(xiàn)代新儒家的“返本開新”
節(jié) 從“意欲論”“心本論”到道德理想主義
第二節(jié) 秩序的重建
第三節(jié) 儒家社會主義還是儒家自由主義
第五章 后啟蒙時期的理想世界
節(jié) 啟蒙的遺產與反思
第二節(jié) 大陸新儒學:從心性儒學到政治儒學
第三節(jié) “主體性”及其分化與消隱
第四節(jié) 重建“信德”
第五節(jié) 新軸心時代與世界秩序的重構
征引文獻舉要
索 引
后 記
顯示部分信息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