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主要通過對嶺南特色文化和建筑來龍去脈的描述,以文化隨筆的形式展現(xiàn)了嶺南民居的一些特點,同時,以鋼筆畫的形式將嶺南民居的線條勾勒出來。主要內(nèi)容包括:嶺南民居環(huán)境;嶺南人文性格;嶺南民居聚落;嶺南民居建筑;嶺南傳奇故事;嶺南民居傳承。
丘陽,玉林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shè)計院院長,國家二級注冊建筑師;張中,玉林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shè)計院副院長,曾出版《古韻廣西——鋼筆手繪古民居》、《玉林畫·話玉林——線條下的文化符號》(合著)。
目錄
第一章 五嶺之南——嶺南民居環(huán)境…………………………………………1
一、史說嶺南大地 ……………………………………………………………3
二、概覽廣西地理 ……………………………………………………………8
三、尋源嶺南民居 ………………………………………………………… 13
第二章 神秘多元——嶺南人文性格………………………………………19
一、觀歷史文化 …………………………………………………………… 21
二、考民系源流 …………………………………………………………… 22
三、論文化特征 …………………………………………………………… 26
第三章 依山傍水——嶺南民居聚落………………………………………35
一、傳統(tǒng)聚落選址 ………………………………………………………… 37
二、多元聚落類型 ………………………………………………………… 43
三、聚落空間環(huán)境 ………………………………………………………… 48
第四章 朝花夕拾——嶺南古鎮(zhèn)拾遺………………………………………53
一、千年揚美,世濟其美 ………………………………………………… 55
二、悠悠黃姚,沉吟至今 ………………………………………………… 58
三、大圩古鎮(zhèn),因水而興 ………………………………………………… 60
四、蘆圩懷古,賓陽傳奇 ………………………………………………… 65
五、青山綠水,佳勝興坪 ………………………………………………… 68
六、恭迎天下,城載古今 ………………………………………………… 69
七、古鎮(zhèn)中渡,和居洛榮 ………………………………………………… 71
八、懷遠遺風,盛世繁榮 ………………………………………………… 73
第五章 訪幽探勝——嶺南古村探訪………………………………………75
一、邂逅大蘆村,聽鑊耳楹聯(lián)訴說嶺南舊事 …………………………… 77
二、高山村,崇文重教進士村 …………………………………………… 82
三、滿街男兒背書囊,秀水狀元村 ……………………………………… 89
四、古意濃郁,青磚黛瓦舊縣村 ………………………………………… 93
五、江頭村,周敦頤愛蓮說之村 ………………………………………… 95
六、福溪村,七朝靈溪古瑤寨 ……………………………………………100
七、山清水秀,重文尚武榜上村 …………………………………………104
八、步月文昌,孝義可風月嶺村 …………………………………………107
第六章 海納百川——嶺南民居建筑………………………………………111
一、嶺南民居建筑分類 ……………………………………………………113
二、嶺南民居建筑環(huán)境 ……………………………………………………116
三、嶺南民居建筑細部 ……………………………………………………119
四、嶺南民居建筑色彩 ……………………………………………………137
五、嶺南民居建筑要素 ……………………………………………………138
第七章 尋古覓今——嶺南民居尋蹤………………………………………141
一、粵東會館,觀商海風云 ………………………………………………143
二、名人莊園,載歷史興衰 ………………………………………………147
三、名人故居,憶崢嶸歲月 ………………………………………………157
四、客家圍屋,展時代記憶 ………………………………………………164
五、古老書院,聞經(jīng)史育人 ………………………………………………171
六、騎樓老街,嘆似水流年 ………………………………………………175
第八章 人杰地靈——嶺南傳奇故事………………………………………181
一、秦漢雄風——和揖百越 ………………………………………………183
二、天南杰構(gòu)——真武閣 …………………………………………………184
三、蘇翁遺韻——東坡亭 …………………………………………………185
四、海神媽祖——天后宮 …………………………………………………187
五、將軍百戰(zhàn)——容縣將軍故居 …………………………………………188
六、葛仙煉丹——勾漏洞 …………………………………………………191
七、生度鬼門——鬼門關(guān) …………………………………………………193
八、海上絲路——南流江 …………………………………………………195
九、寒山三圣——地方信仰 ………………………………………………197
十、西江望月——梧州騎樓 ………………………………………………200
十一、日久他鄉(xiāng)即故鄉(xiāng)——客家文化 ……………………………………202
十二、壯鄉(xiāng)情人節(jié)——三月三 ……………………………………………204
第九章 傳統(tǒng)復興——嶺南民居傳承………………………………………205
一、民居傳承保護 …………………………………………………………207
二、設(shè)計創(chuàng)新應用 …………………………………………………………207
三、未來嶺南民居 …………………………………………………………216
圖片目錄………………………………………………………………………219
參考文獻………………………………………………………………………226
后 記 ………………………………………………………………………229
序言
梁思成的《中國建筑史》讓世人記住了中國的唐宋建筑風格:一組古廟,一群村落,一個學社,一隊愛好古建筑的癡迷者,還有一個女孩和一條大黃狗,共同演繹了中國古建筑探尋之旅。這個傳奇用梁思成的詮釋就是:人是一種奇怪而又善忘的生命體,一邊不斷創(chuàng)造和毀滅,一邊也在不停地遺忘歷史,有遺忘就有重拾,他只是一個謙卑的拾惠者和豎標者,使后來人不至于迷失路途和方向。
廣袤的嶺南地區(qū)與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同為孕育中華民族文明的搖籃,“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嶺南地處祖國南疆亞熱帶地區(qū),五嶺之南,依山傍海,河流縱橫,因不同的風土人情, 不同的建構(gòu)方式,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 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風格。正如王銘銘博士所言:“一定程度上中國的鄉(xiāng)村即為中國的縮影?!痹谖覈鴰X南地區(qū), 古老的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曲曲田園牧歌世代相傳,古老的紡車向世人講述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廣西“八山一水一分田”,自然土壤主要是石灰?guī)r(土)和硅質(zhì)粗骨黃壤,土地貧瘠,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嶺南各族人民長期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開拓,在寧靜中孕育新生,在自給自足中悠然而寧靜地繁衍生息。
嶺南地區(qū)多為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環(huán)境自成系統(tǒng)。從早期漁獵文明,到秦漢時期中原傳入嶺南的稻作文明,再到后來的商貿(mào)文明,從秦漢到明清,六次人口大南遷,古往今來,逃難的流民、敗走的氏族部落、避難的遷客,乃至流官亂寇世代遷徙。平時商賈利用古道險中求利,獲利頗豐,戰(zhàn)時封閉四周群山要隘,猿猴難渡, 民風也被淬煉成彪悍堅韌、倔強的“本地姜”。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客家文化、壯瑤文化、百越巫文化、嶺南文化和廣府文化,在這方寸之地碰撞閃耀、互相吸收、融合傳承,既封閉保守,純粹到只有本地人才聽得懂的方言,又開放包容,渴望著吸收外來文化的新鮮養(yǎng)分。封閉純粹和開放包容并存的地域特性,使得廣西的多元文化流傳與積存異常豐富。特別是嶺南建筑, 作為特殊的文化物質(zhì)載體, 與自然山水一樣奇詭富麗。來廣西的人常常為這里保存著如此多樣、如此完整的古建筑以及文化形態(tài)和民間風俗而驚嘆!嶺南文化剛剛掀起羞澀的面紗, 就引來世人的驚嘆和關(guān)注。廣西嶺南的歷史悠遠,其文化既深厚復雜,又因歷史原因而零落斷層, 散落在其大地上的古鎮(zhèn)、古寨、古屋、古村落、古碼頭,它們的興衰奇美, 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投身其中研究挖掘, 力圖找到興衰及奇美的原因, 揭示更多本土文化,一點一滴地拾掇、串聯(lián)起來, 形成脈絡(luò)清晰的歷史文化印記。
廣西嶺南民居文化博大龐雜,非一人一書能窮盡,非一時一地挖掘能全部展現(xiàn), 需要深耕細作。多年來,廣西玉林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shè)計院從早期的建立規(guī)劃沙龍,到后來的廣西民居文化研究會,一直在傳統(tǒng)民居的研究和保護中砥礪前行,從承接自治區(qū)建設(shè)廳課題“廣西嶺南建筑風格研究”開始在玉林展開古民居實測調(diào)查,到拓展至廣西各地民居實地調(diào)查,始終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從傳統(tǒng)中研究提煉建筑元素和語言,并將之傳承與應用到實際設(shè)計建設(shè)當中,形成獨特的核心技術(shù)庫。本書正是在前期研究成果積累的基礎(chǔ)上,匯集編寫而成。全書共分為六章,全書統(tǒng)稿由丘陽院長、張中副院長、林京總工以及廖祥勇主任完成。本書序言由張中副院長撰寫,第一、二章由廖祥勇、梁慧樂撰寫,第三、四章由蔣晶堯、劉東明撰寫,第五章由廖祥勇撰寫,第六章由周嫻、林京撰寫,由郭濤撰寫本書后記,由朱少武負責本書的校對,本書中的鋼筆畫插圖全部由張中副院長手繪完成,院里很多職工為本書編撰做了大量無私的工作。編撰小組試圖通過獨特的視角探索嶺南民居建筑藝術(shù)的真諦,在大量田野調(diào)查基礎(chǔ)上,還原嶺南民居的原真美,并通過融合大量歷史文獻和建筑資料以及實地采風的建筑鋼筆畫,使讀者獲得更為全面廣闊的認知和想象,深度感知觸摸嶺南民居的原真美,同時分享一些編撰人員的思考與發(fā)現(xiàn)。
為了使本書更加嚴謹科學,編撰小組特派廖祥勇主任專程到廣州登門求教嶺南建筑大師陸元鼎教授,機緣巧合,剛好陸元鼎夫婦從外地回來,于是就同陸教授一起探討了本書的初稿及框架。陸教授說:“以居住方式而言,每個民系都有一種代表性的居住方式和模式, 這些模式無論是在滿足當?shù)孛癖姷膶徝婪矫妫?還是在生產(chǎn)、生活方面,適應當?shù)貧夂?、地理等自然條件都是非常靈驗有效的,因而很有參考價值。同樣嶺南民居的獨特價值還有待深度研究, 影響力比我們想象的要深遠得多, 也期待著更多有識之士繼續(xù)探索與實踐?!迸c此同時,陸教授還對本書提出了更高期許和許多建設(shè)性意見,編撰小組都一一在本書予以落實。建筑大師辛克廷認為“建筑是會說話的”,建筑一直伴隨著它們的創(chuàng)造者講述著人類文明的悠久歷史,它們是歷史的見證,無聲的史書。作為歷史文化載體,嶺南民居是中華民族在地理、地質(zhì)、氣候、社會、宗教、信仰與傳承等諸多因素影響下的產(chǎn)物。費孝通教授也曾經(jīng)說過:“文化與建筑與生活方式是三位一體的,了解了其一就可以觸類旁通?!睆V西嶺南文化的靈魂是什么?風骨是什么?精氣神是什么?嶺南的原始文化、民俗文化、古建筑俯拾即是,沒有涉足的人不知它的神奇,不知它的偉大,不知它的深邃,不知它的厚重。盡管山水無言無聲,可名勝古跡古建筑卻可以成為無言的歷史書,帶你領(lǐng)略廣西嶺南獨特的文化、地理環(huán)境和民系民族特色,以及廣西嶺南文化孕育出多樣的建筑風格。一般而言,嶺南民居有三種類型: 第一,古代嶺南建筑:自秦漢時期至1840 年,此階段建筑除干欄式建筑比較純粹外,其他建筑明顯受湘派、湖廣、徽派及另外一些中原傳統(tǒng)建筑風格影響。保留至今者以明、清兩代建筑居多。第二,近代嶺南建筑:通常指1840 年至1949年,大量南洋風格建筑開始影響廣西嶺南地區(qū)建筑風格,形成了騎樓街等一系列富有地中海風格的嶺南建筑。第三,現(xiàn)代嶺南建筑:通常指1949年以后嶺南地區(qū)在材料、建筑工藝等各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建筑風格也在融合傳統(tǒng)歷史,并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創(chuàng)新,形成新古典主義的建筑風格。而按文化分類則可以概括為以下三種: 第一,傳統(tǒng)嶺南民居風格建筑,是源于嶺南本土文化與民居特色,以鑊耳樓為標志的特色建筑,受傳統(tǒng)嶺南文化的影響。第二,嶺南客家風格建筑,是受客家文化影響的民居建筑,如客家圍屋、圍龍屋、九廳十八井等。
第三,嶺南南洋風格建筑,是受海洋文化影響,源于19 世紀末至20 世紀初,歐式殖民地建筑風格與嶺南傳統(tǒng)建筑特點融合,中西合璧形成的南洋風格近代嶺南建筑,以十字街將軍別墅為代表。我們走進建筑也走進了歷史,建筑是凝固的歷史、凝固的文化、凝固的音樂和藝術(shù),更是承載歷史文化的魂魄。每當走進容縣愛國將軍建筑群,看著那些民國特有的南洋建筑,棱角錚錚,耳邊仿佛響起了戰(zhàn)爭的槍炮聲。方圓百里竟然走出了8 位上將、15 位中將、60 位少將,為國捐軀的士兵更是不計其數(shù)。走進昆侖關(guān)抗日紀念塔,仿佛看到無數(shù)先烈為保衛(wèi)家園浴血奮戰(zhàn)。他們創(chuàng)造了歷史,歷史記住了他們,
他們才是嶺南建筑真正的“魂”。遠離了槍炮聲,廣西歷史文化名村眾多,它們都秉承“耕讀傳家,讀書育人” 的宗旨,或造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或坐落于數(shù)里平疇之上,或依山傍水負陰抱陽建于水灣之陽,或建于車水馬龍的古道旁,或掩藏于幽幽古巷中的書香門第,都承載了歷史,無不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源于自然”的建造理念。如今,我們是否從中有所感悟,是什么樣的原因使桂林走出了連中“三元”的陳繼昌狀元,又是什么樣的原因使中外聞名的畫家黃賓虹到蘿村訪問陳柱先生?我想這就是嶺南文化的“文骨”。嶺南文化建筑的美還遠遠不止于此,更在于它海納百川,清新浪漫。中國四大名莊之一——陸川謝魯山莊,以大膽想象和創(chuàng)造,把瑯?gòu)窒删撑c西洋建筑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這在中國園林史上可謂獨樹一幟。它的構(gòu)思、章法、建筑布局等所運用的傳統(tǒng)嶺南園林手法,對人類居住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有深遠啟發(fā)。而“天南杰構(gòu)”則是梁思成“愛死了”的建筑,當年梁思成聞訊趕來觀看真武閣后,夜不能寐,一氣呵成寫出了《廣西容縣真武閣的“杠桿結(jié)構(gòu)”》一文,并在《人民日報》發(fā)表。他還向國家推薦其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真武閣四柱懸空的天馬行空之美令其享譽世界建筑界,美國學者泰勒評價它:“這座建筑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知識、科學、精神上的完美結(jié)合,是世界級的美?!崩寺娜f花樓曾是玉林最美的一道風景,相傳是古代300 個工匠花費了3000 個日夜精心雕琢而成,樓閣上繪制了一萬米各色花卉,故稱“萬花樓”,民國時期被評為廣西十大精美建筑之一??上f花樓已毀于“文化大革命”時期。廣西關(guān)隘中,以鬼門關(guān)最負盛名,《辭?!分休d:“鬼門關(guān),古關(guān)名,在今廣西北流西南。”唐代楊炎《流崖州至鬼門關(guān)作》:“一去一萬里,千知千不還。崖州何處在, 生度鬼門關(guān)?!彼彩枪糯鞴倌舷潞D系谋亟?jīng)之路,歷史上蘇東坡亦由此轉(zhuǎn)道海南島。有否必有泰,嶺南是人間天堂,中國道教三十六洞天就有三個洞天坐落于廣西, 分別為:二十洞天都嶠山、二十一洞天白石洞天、二十二洞天北流勾漏洞。嶺南美玉,勝景如林,不僅有古典嶺南美,而且還有舌尖上的廣西美食和藏于深山的美景, 每天都給你不一樣的感受,吸引著你去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廣西嶺南民居建筑經(jīng)典之美,猶如甘醇的美酒,越醇越香,越陳越香,古城鎮(zhèn)中的教堂、會館、學校先后傳播西方的科學和文明,它們將外來文化納入進來,同時敞開門戶,走出嶺南,走向世界。嶺南是大自然賜予的禮物,廣西嶺南文化是中華之瑰寶。它得益于嶺南文化深厚的底蘊,我們應該更珍視、挖掘它,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讓它躋身世界文化之林,長盛不衰,不斷地傳承下去……讓這里的人們詩意地棲息下去……
是為序。
張中寫于掛榜山下潛齋
戊戌年夏至
該書以文化隨筆的形式描述嶺南民居,又以鋼筆畫的形式勾勒嶺南民居的線條,兩相結(jié)合是該書的一大創(chuàng)新之處。除了獨具特色的鋼筆畫,還有一些建筑效果圖與實景圖、建筑局部特寫等,對打造地方風貌特色、地標建筑,挖掘地方特色,規(guī)范城市風貌也有積極的意義。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luò)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